文化部長史哲10日上午出席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開幕5周年茶會,他表示,從最初的想法到正式營運,花費的時間其實更長,可從31年前談起,他也表示,高雄因為陸續有了多座文化場館,擺脫了「文化沙漠」的既定印象。
史哲指出,一切始於31年前高雄人對這塊綠地的堅持,在衛武營誕生之前,社會有很多討論,例如:為什麼台北可以有國家兩廳院,而高雄沒有,「這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現在看來有很好的成果,未來的高雄人,衛武營會在他們的生命中,跟他們說『文化沙漠』,他們會不知道在說什麼。」
史哲表示,他在2008年任職高雄市文化局局長,當年政府及各界質疑,高雄如何養得起衛武營、大東藝術中心、至德堂、巨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世運主場館等共數萬席次的場館?然而在各界協助下完成,「高雄不但讓文化沙漠成為歷史名詞;衛武營更讓高雄登上世界藝術文化地圖的一顆閃亮圖釘標誌。」
史哲特別感謝31年前提出願景的造夢者、15年興建籌備的先行者、5年來所有進場的觀眾及舞台上的表演者,「衛武營成就了高雄城市轉型的工作,「文化沙漠這個詞自此與高雄絕緣,永遠隱沒於這個海洋城市首都湛藍的海水底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