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研究兩岸問題的美國智庫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投書《紐約時報》表示,中共解放軍近幾年來持續派遣軍機與艦艇進入台灣航空識別區與東部海域,這種威嚇行動掩蓋了中國領導層對共軍入侵台灣能力的疑慮。此外,中共對軍方高級將領的大規模清洗,也可能影響中共領導人對軍方作戰能力的信心。
目前任職於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葛來儀指出,許多觀察人士認為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乎迫不及待要統一台灣。外傳他指示共軍在2027年之前做好武統台灣的準備,近年來更頻繁並派遣軍機進入台灣航空識別區實施威嚇巡航,在台灣附近海域舉行大規模演習,其中甚至包括一艘航空母艦。
她指出,對台武力威嚇掩蓋了中共內部的重大疑慮,即解放軍究竟能否以可接受的代價奪取並控制台灣,而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失敗很可能加劇了這種疑慮。從這個角度來看,解放軍佔領台灣並非不可避免。
最近中國高級將領遭到清洗,其中包括國防部長,以及2位負責中國核武庫和導彈庫的領導人,雖然這些官員免職原因尚未公開,但跡象表明,可能存在腐敗及其對軍事準備的影響。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貪腐的共軍高官很可能沒有把2027年做好侵台準備的最高指示當回事。
葛來儀說,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敗給中共敲響了警鐘,解放軍穿越台灣海峽將比俄軍面臨更大的困難。大規模兩棲入侵是最困難的軍事行動之一,如果不能迅速、低成本地成功入侵,政治風險將是巨大的,可能會削弱中共領導人的權力,甚至威脅到共產黨的統治。
文章還表示,中國經濟正面臨增長放緩,可能引發社會不穩定,如此一來對台灣發動戰爭的支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另一個可能的限制是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從未如此強烈,美國將台灣視為遏制中國的重要戰略堡壘,必須防止中國接管台灣。
不過,葛來儀警告,在某些情況下,習近平可能會覺得必須採取軍事行動。如果未來的台灣政府通過公投或修憲推動正式的獨立,這對習近平和中共來說,不作為的政治風險超過了戰爭的風險。如果美國總統或國會採取行動,恢復對台灣的外交承認或簽署防務條約,也會有同樣的結果,即使中共沒有信心在戰場上取得勝利。
但是,除非走投無路,否則習近平很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軍事冒險失敗的風險太高。這為美國和台灣提供了一個必須明智利用的機會。
文章最後建議,台灣必須加快轉變,採取全社會防禦方式,強化國民的抵抗力、韌性和戰鬥意願。美國應該做更多的事情來幫助台灣實現這些目標,它還需要重新部署在東亞的軍事態勢,以阻止北京以快速、低成本的方式取得對台灣的軍事勝利。最後,美國還必須向北京提供可信的保證,只要中國不對台使用武力,華盛頓就不會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會回到過去與台北的防務條約,這樣的保證有助於避免戰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