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寺廟」成了大陸年輕人的精神家園。如今不止是燒香拜佛,到寺廟體驗「朝四晚九」為佛祖打工,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也讓他們樂此不疲。有年輕人表示,在寺廟做義工雖累,但感到「活得很通透」;也有人說,義工暴增後,寺廟裡人際關係接軌社會,感受不好。
香港《明報》報導,在大陸深圳最大、香火最旺的弘法寺,有一批身穿橙色背心的義工格外顯眼。有人在門口派發供香,有人在殿堂裡打掃衛生,人群中不乏年輕面孔,有面臨學業壓力的大學生,也有希望來體驗禪修文化的職場人群。
年初在該寺做義工的25歲幼兒園教師秋影表示,她沒有佛教信仰,因為一次在廟裡求平安後,讓她在一場車禍中倖免於難,這次希望「還願」,推動她下決心做義工。雖然日子清寒,但秋影感覺自己被安排做了很多事情,根本沒時間去想工作或情感上的煩惱,因此得以拋開世俗,「活得很通透」。
報導指,在寺廟裡像她一樣的年輕人不少,她也注意到,常駐義工中,年輕人約占一半。隨喜義工屬於體驗型的比較多,年輕人佔比8成。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人甚至從甘肅趕來。她說,相信玄學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壓力大,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方面的,大家也都不想生子結婚。
近年來,大陸社會上愈來愈多年輕人對寺廟文化感興趣。去年攜程的數據顯示,在預購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人群占比近50%。北京雍和宮的手串、杭州永福寺的寺廟咖啡成了熱賣產品。「上進和上班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成為了網絡熱梗。
而在大陸APP小紅書上,有關「寺廟義工」話題就超過了4000萬瀏覽量,不少自稱做義工的都是「社畜」、裸辭人或自由職業者。28歲的朱小姐(化名)去年從上海廣告界「裸辭」後,持續在大陸各地旅居,稱這樣能「遠離城市和人群,職場PUA(精神控制)的領導,還能達成8個小時的睡眠」。
在這段期間,朱小姐刷到了寺廟招義工的帖子,於是幾個月前跑到深圳一間寺廟,做了10天義工。她原本以為每天會組織早課、集中念經,但結果都沒有,感覺並不良好,且寺廟常駐義工太多,有的人特別愛管教,「這個關係有點像跟社會上一樣,類似分三流九等的感覺,不特別喜歡」。
但朱小姐認為,寺廟義工還是有體驗意義,在山上聽鳥叫聲、看朝霞,聽到唱經,靈魂得到淨化。她說:「和一些老義工一起生活耳濡目染,比如吃飯不浪費糧食,也有積功德的感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