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日)是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就職日,能源和電力政策成為頭號考驗,《經濟學人》撰文指出,台灣是生產全球60%以上的先進半導體產地,但停電問題一直存在,「台灣真有辦法避免能源緊縮嗎」?
文章指出,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宣誓要減少碳排放並逐漸淘汰核能,核能當時占台灣總發電量約12%,現在剩不到7%。但這項政策引發爭議,2022年大陸實施實彈演習,模擬對台灣進行經濟封鎖後,市場掀起重啟核電廠的聲浪。
根據統計,過去7年台灣發生過3次大規模停電,以及一些較小的停電,2022年的大停電導致全台超過500萬戶家庭停電,當時半導體、石化、鋼鐵企業損失超過50億元新台幣。
部分專家認為,台灣政府並沒有為台灣大型科技公司,特別是提供半導體等電力密集產業的量身制定計畫,美國能源政策專家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指出,電子產品製造類產業消耗台灣至少37%電力。另有專家表示,台灣北部需要更多電力,但電網卻多半集中在中南部。
新任總統賴清德積極推動淨零轉型,希望2030年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升至30%,並暗示他對核電抱持開放態度。但文章指出,即使台灣重啟老化的核電廠,也需要大約3年的時間才能啟動並運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