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的SRF(固體再生燃料)大多為工業用下腳料,含有許多塑膠製品,遭環團詬病,而過去農民習慣在稻田中露天燃燒稻穀引發空氣汙染,農業部台東改良場因而把廢棄的稻草製成SRF,熱值符合SRF品質標準外,且氯、汞、鉛、鎘等含量皆低於標準值,其中鎘為未檢出,經實驗結果顯示具有成為替代能源的潛力。
水稻是台灣最大宗的作物,稻穀收成後留下約相等重量的稻草,為全國最具規模的農業剩餘資材。以台東縣為例,每年產生逾7萬公噸的稻草,而稻草富含有機質,具有發展為生質能的潛力,農業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運用造粒技術將稻草製成固體再生燃料。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指出,台東縣以優良的稻米品質享譽全國,一年兩期作約1萬2000公頃的種植面積,以每公頃稻穀產量6公噸計算,約可產出7萬2000公噸的稻穀,同時也會產生7萬2000公噸的稻草。目前稻草大多在採收後直接切碎,就地循環再利用,但第一、二期作之間僅有1個月的時間,二期作種植時,第一期的稻草尚未完全分解,容易引發窒息病等問題,影響水稻植株生育。
為強化稻草循環再利用,台東改良場透過破碎、乾燥及造粒技術,製成固體再生燃料,經檢測該燃料的淨熱值為每公斤3290 千卡,符合固體再生燃料品質標準。且體積大幅減少,具有易儲存、方便運輸及安全性高等特性,未來將配合區域性農業剩餘資材處理中心的設置,將稻草規格化並應用於區域型生質能發電,可將農業剩餘資材能源化,落實循環農業、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