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碳費徵收3項子法上月預告,尤其以水泥、鋼鐵業等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甚至能享有碳費2折優惠,引起爭議,多個環團30日提出5大訴求,包含取消取消2折優惠、2.5萬噸免徵額、調降碳權扣減比例、未達成自主減量計畫指定目標,應追繳利息與罰則、碳費優先投入促進減碳等,呼籲賴清德總統及行政院長卓榮泰所領導的「AI內閣」正視、修正上述碳費子法漏洞。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多個環團今天在行政院門口舉辦記者會提出5大訴求,包含新政府啟動跨部會協商,修正碳費子法漏洞,莫讓總統氣候承諾跳票;取消2.5萬噸免徵額、碳洩漏風險產業2折優惠;調降碳權扣減比例、勿放大碳權效益,拒絕排放大戶漂綠;公開企業自主減量計畫,未達成須設置追繳利息及罰則;碳費優先投入促進減碳、社會效益的公共投資。
環境部針對企業提出的自主減量計畫,訂出2個指定目標,包含行業別指定削減率、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說明,碳費子法提出可適用優惠費率的指定目標訂定方法,不符合科學基礎目標(SBTi),也無助2030年階段管制目標的達成,例如草案針對鋼鐵業訂立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為25.2%,但根據中鋼現況,目標應改為39%,才能符合淨零路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沈宜臻則強調,企業只要提自主減量計畫,即可取得優惠費率,未達成自主減量計畫,卻毫無罰則,也不用追繳衍生利息,呼籲環境部設計追繳罰則制度,避免企業無視減碳責任。
環團指出,政府稱碳費不是財政工具,而是提供誘因、實質減碳,其實只是掩耳盜鈴的託辭,因為根據子法草案估算,2030年台灣減碳目標恐不到20%,距離台灣宣稱減碳24%及國際間減碳40%的目標,相差十萬八千里。
環團批評,政府攜手企業減碳願景,使企業藉機推卸減碳責任,恐導致落後歐盟CBAM,反噬台灣經貿競爭力的風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