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區步行環境因長期未妥善規畫,不僅有高低落差問題,也有擺放傢俱、雜物等「路霸」現象。基隆市議長童子瑋昨日邀請工務處養護工程科等單位,到吉祥大樓會勘騎樓與人行道空間。童表示,先前擔任議員時就與市府向中央爭取經費3千多萬元「騎樓整平四年期計畫」,如今該計畫工程進行中,未來期待能讓「步行城市」在基隆早日完善。
據了解,騎樓整平計畫共分4期,總經費為3055萬元,包含國門廣場周邊、義一路與基隆塔周邊、博愛市場與廟口商圈、火車站南側周邊。近日愛一路、孝一路鄰近海洋廣場的路段,正在進行騎樓重新鋪設與整平的工程,就是該計畫施行成果之一。
計畫本身主要為改善騎樓高低差,以達整平效果,並結合周邊環境特色及商圈發展,發揮人本環境特色,打造友善騎樓環境。
童子瑋會勘時指出,有多處電線桿設在人行道上,還有多輛機車,橫停、斜停就停在人行道,行人走路還要左閃右躲,只要一不小心腳就會不慎勾到機車;至於騎樓也好不哪去,騎樓高高低低,老人家行走不便,連推嬰兒車都不順利。
童子瑋說,透過視察工程的機會,協同工務處等相關單位到循環站與吉祥大樓,就是擔心基隆再度被稱為「行人地獄」,因為該處騎樓與人行道空間長期有機車占用與電桿擋道的問題。童強調,吉祥大樓周邊做為市區的交通與步行轉運熱點,且是觀光客的必經區域,步行環境的細節與友善程度對基隆市的觀感影響甚鉅。
童建議,過去人行道多有同時設置排水溝、機車格與電桿的不友善設計,導致市民將機車停至人行空間,希望透過騎樓整平計畫與施行,將這些不符合當代需求進行調整,打造基隆成為「步行城市」,一來可提升市中心觀光能量,二來帶動經濟價值,打造友善的行人環境勢在必行。
工務處養護工程科長林賢家回應,以仁二路為例,靠近商家部分已畫設整齊線,並將路燈、變電箱或是機車停車彎集中在設施帶上,人行道上就不會出現機車亂竄,行人走路也較為順暢。也希望在工程規畫內的商家與住戶能多支持,只要同意騎樓整平的住戶數越高,就越能趕緊進行工程,讓基隆越早變成友善的步行城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