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臉書呼籲,「不要把防疫及疫苗的議題,變成負面選戰的攻擊手段」;不料主角之一的陳時中留言「謝謝總統的肯定跟鼓勵」,底下卻湧入大批民眾反批,防疫做得如何,民眾最有感,蔡英文可能忘了,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民主,就是透過選舉檢視候選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若是禁得起考驗,總統又何必急著帶風向喊話別抹黑?

陳時中曾是疫情指揮官,2年來幾乎每天在電視曝光,為了防疫,當時多數民意也同意讓他擁有極高的權力。現在既然從部長、指揮官,搖身變成為執政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先前賺進的「防疫紅利」,現在當然要被嚴格檢視。

陳時中擔任指揮官期間,快篩、疫苗防疫整備工作荒腔走板,3+11政策間接導致台灣出現破口,今年4月,當全世界已經逐漸解封,台灣卻因疫苗採購問題而影響施打率,疫情攀升,確診、死亡人數暴增,在我們一直強調台灣是世界防疫模範生時,為何疫情突然升高,過程有無決策上失職、貪汙?難道不需要被追根究柢?

如今,蔡總統洋洋灑灑細數防疫政績,希望不要把防疫及疫苗的議題,作為選舉的口水戰,變成負面選戰的攻擊手段;更提到,全體防疫團隊的表現,不應該變成負面選舉傷害的對象,抹殺辛苦的付出。

蔡英文如果是以蔡總統身分發文,就不應該把這些監督,誤導為在攻擊防疫團隊,如果當初主事者在之前職務有重大疏失,或是能力有問題,自然可以預測擔任未來職務的決策能力,為什麼不可以受檢驗?這不是陳時中參選前就料到的嗎?

防疫是否有疏失,大家要的只是一個真相,如果可以藉由選舉對候選人的檢驗,讓真相大白,若通過檢驗,候選人又何須靠一堆的「人設」包裝,這不也剛好可以驗證民主社會選舉的可貴?

#陳時中 #總統 #疫苗 #指揮官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