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25日引述英國肯特大學團隊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導致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0月便已在中國大陸傳播。這項數字比北京公布武漢發現首宗病例的時間點,提前了2個月。
相關研究成果已刊載於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之上。透過復原科學(conservation science),肯特大學研究團隊評估SARS-CoV-2首次現蹤應該是在2019年10月初到11月中之間。
研究團隊認為,該款病毒最可能出現於2019年11月17日,並於2020年1月在全球快速傳播。至於中國大陸公布的首例病例則在2019年12月,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關。
但是,部分早期病例與華南海鮮市場並不存在著已知連結,這意味著SARS-CoV-2病毒早在進入海鮮市場前,就已在他處傳播。事實上,根據由大陸與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在3月底發布的研究報告,也坦承在武漢爆發疫情之前,可能存在著人類零星感染。
美國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病毒學家布倫(Jesse Bloom),在本週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到,大陸研究員要求刪除部分早期病例中病毒的DNA定序數據。
根據肯特大學復原的原始數據,華南海鮮市場採集到的樣本無法完整代表SARS-CoV-2病毒,這代表武漢海鮮市場的病毒已是最原始SARS-CoV-2病毒的變種。換言之,該病毒早已在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傳播。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向《路透社》證實,該研究使用的樣本為2020年3月遞交給SRA資料庫(Sequence Read Archive SRA)的樣本。隨後,大陸研究員主張要更新數據內容,而將原始檔案刪除並提交另一檔案。但批評人士認為,刪除更證明北京正試圖掩蓋COVID-19之起源。
哈佛大學布洛德研究所(Harvard's Broad Institute)研究員陳艾琳娜(Alina Chan)在推特上直言,「為何大陸科學家會要求國際數據庫刪除關鍵數據,而這又能透露COVID-19如何在武漢開始傳播」。
澳洲科學家24日發表於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的另一項研究,則利用基因體數據指明,相較於其他物種,SARS-CoV-2更容易與人類受體結合,這也證實其首次現身時就已經適應人類。
澳洲研究認為病毒可能來自於另一種更強而親和的不明動物,以此作為中間物種;但仍不能排除實驗室外流的假設。澳洲微生物學者杜葉(Dominic Dwyer)強調,雖然早期病毒明顯地容易與人類受體結合,但這不能斷言其為人造的,類似結論仍只是推測。
澳洲醫學研究組織「柯比研究所」(Kirby Institute)副教授特維爾(Stuart Turville)則認為,仍需要血清樣本進行測試,才能對COVID-19起源提出更有利的證據與說法。「不幸的是,有鑑於實驗室外流說帶來的壓力,加上在大陸進行後續研究有敏感性,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類似的報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