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蔬果農藥殘留檢驗由農業局及衛生局分別負責源頭和末端,市議員鄭淑方指出,先前在農業局、衛生局的工作報告中她都有點出,農藥殘留檢驗量平均僅200多件,質疑檢驗量過低,市民食品安全堪憂。市長鄭文燦回應,蔬果農藥檢驗量能主要由桃園2個果菜市場來負責,每年檢驗量有1萬多件,相當足夠。

鄭淑方表示,農藥殘留檢驗可分為2個部分,農業局負責田間、運銷階段的檢驗,衛生局負責店鋪、市售端的檢驗。負責源頭稽查的農業局今年抽驗120件,其中4件不合格,去年抽驗271件,其中9件不合格;負責末端稽查的衛生局今年抽驗190件,其中21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11.05%,去年抽驗239件,其中19件不合格,不合格率為7.95%。

鄭淑方指出,農業局抽驗量比衛生局少,這狀況實在令人擔憂,現在市售中小型果菜商多數是混賣,很難得知源頭從何而來,加上消費型態改變,多數人都用網路直接訂購,稽查資源應著重在源頭的田間和集貨場才對,否則就是資源錯置,建議可增設檢驗設備,以提高檢驗量能。

鄭文燦表示,市府相當重視農藥殘留問題,以茶葉源頭檢驗為例,目前桃園東方美人茶未有農藥檢出記錄,而議員關心的蔬果農藥檢驗量能,桃園主要是由2個果菜市場來負責,桃園果菜公司每年檢驗量將近1萬件,今年1至9月檢驗6272件,有2件不合格;桃農果菜批發市場今年1至9月檢驗5264件,有7件不合格,檢驗量能大。

至於篩檢儀器的部分,農業局長郭承泉坦言,農業局並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檢驗設備等,目前抽驗都須送回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每件費用約3000元至6000元不等,不過最近農業局已設置生化法快篩,然而質譜快篩儀器因所需空間較大,未來會評估設置。

#檢驗 #農業局 #負責 #抽驗 #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