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科技的便利,屢傳性私密影像遭外流、轉發,衛生福利部於全台共設置7家「性創傷復原中心」,東部第一家性創傷復原中心「癒所」於花蓮成立,為20歲以上曾遭受性創傷者提供心理輔導、諮商及法律諮詢服務,更拍攝倡議影片,呼籲「私密影像傳播」受害者尋求協助。
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侯仁智指出,網路科技發達、使用年齡下降,也讓性創傷面向更多,近年來「性私密影像傳播」案件成長迅速,統計數據花東每年約200多件,但這些被害者不一定會報案,「檯面下的黑數」只會更多。
花蓮縣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門諾醫院身心科主任王迺燕表示,被害者當初同意拍攝私密影像,大多出自於信任,但當影像被傳播,被害者面對信任的崩解、私密影像被窺視的不安、觀看者的批評或恥笑,都是傷害,這心理創傷,是「說不出口的痛」。
花蓮地方法院少年及家事庭長陳雅敏說,實務案例不少,有一對小姊妹因爭吵,將姊姊私密照轉發到親友群組,這一個傳送按鍵,影響受害者一輩子,且往往在傳開後才被發現,司法只能就犯罪事實審理,而被害人心理層面的傷痕,需要更專業的團隊協助,呼籲大家應正視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尊重別人」的意識。
侯仁智指出,癒所提供20歲以上、早年遭受性創傷者,如性侵害、性騷擾、性剝削、跟蹤騷擾及性私密影片被散佈等被害者提供協助,可至「花蓮縣兒家協會」粉絲團填寫預約表單,提供生活適應輔導、心理諮商及律師諮詢等協助。
會上也發布一支「性私密影像散播影響」影片,未來影片將置於網路平臺加強議題倡議,同時也呼籲民眾,面對性私密謹記不拍攝、不下載、不散佈、不責備等四不原則,希望有更多人一同來努力。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