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但有人有胖的本錢,有人胖起來卻慢性病纏身。陽明交大研究團隊發現「口型蛋白」(stomatin)在肥胖慢性病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預防醫學的健康風險評估及藥物開發應用上開啟了一個新的方向。
這項研究由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腫瘤惡化卓越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董建億博士、吳韶芩博士等人共同完成,已發表於今年的Nature期刊下的Nature Communications。
過去科學界認為口型蛋白只是一個與遺傳血液病相關的膜蛋白,但陽明交大研究團隊在細胞與動物系列研究中證實,口型蛋白會透過細胞內ERK訊息傳遞路徑調控脂肪之分化,並影響細胞吸收脂肪酸之能力,不僅會加速脂肪細胞肥大,還會誘發代謝症候群的異常現象。
吳韶芩表示,降低口型蛋白的表現量,可觀察到細胞內部脂質的堆積與分化明顯被抑制;高表達的口型蛋白則會加速細胞內部脂滴間之融合並且促進了細胞攝取脂肪酸之能力。
在後續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以高熱量飲食餵食老鼠20個星期,比較一般野生型老鼠以及具有過量表現口型蛋白的基因轉殖鼠發現,能夠轉錄出口型蛋白的基因轉殖鼠,在個體體重抑或脂肪組織的重量上皆明顯高於一般老鼠,也可誘發胰島素阻抗、肝功能異常等新陳代謝症狀。
吳韶芩解釋,當攝取過量熱量時,身體可以用增加脂肪細胞的數量與大小兩種方式儲存脂肪。當身體選擇以增加脂肪細胞數量的方式增加脂肪的囤積能力,維持了脂肪細胞的正常功能被認為是較為健康的肥胖。
但若脂肪細胞以撐大細胞的方式增胖,過量脂肪囤積在細胞內將會大大增加細胞功能障礙的機率,失去正常儲存功能,游離的脂肪酸將會被各組織所吸收,進而影響各器官正常功能誘發疾病的發生。過量的口型蛋白促進脂肪攝取脂肪酸的能力,大大的加速細胞肥大病態的進程。
有些人即使肥胖、體脂高,但沒有發生新陳代謝疾病,有些則疾病纏身。肥胖誘發代謝症狀可能與脂肪細胞在分化及脂肪吸收的調控差異有關。本研究對於口型蛋白在預防醫學上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