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遊蕩犬貓零撲殺政策於2017年2月上路,即使有TNR(誘捕、絕育、回置)措施,但國內遊蕩犬貓逐年增加導致許多公共安全、生態保育等嚴重問題,收容所也面臨承擔過量貓狗的窘境。針對社會安樂死恢復與否的爭議,專家表示,安樂死非撲殺,而是基於動物福利的必要選項。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顏士清說,台灣社會基於人道、社會文化等考量實際執行面,並不會全面採取撲殺,但反過來思考,將犬貓丟棄使其自生自滅、野生動物被犬貓殺害、把犬貓關在收容所的無期徒刑也都完全不人道,安樂死不是撲殺,而是基於動物福利應該被接受的選項。
顏士清說,現行法令規定只要收容中心的犬貓有嚴重疾病、受傷,或法定傳染病等可以直接執行安樂死,但現在只要安樂死比例過高就會被緊盯,成為收容中心執行安樂死的一大壓力。
台灣行政法學會總幹事張錕盛說,台灣政策的執行往往碰到政府給的人力物力不足,因而造成資源的排擠效應,然而撲殺和安樂死是不同的概念,荷蘭的遊蕩動物從多變少,我們可以效法那些國家的做法。
反對「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與規範餵養流浪貓犬」提案人廖小姐說,我們不該為了保護特定動物(石虎等)而把其他動物趕盡殺絕,重啟安樂死勢必要重新整理人力與物力,這又是資源的浪費,因此嚴正反對重啟安樂死,「毀滅一群遊蕩動物不會讓世界更美好」。
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創辦人劉偉蘋表示,動保團體與保育團體是有共識的,收容所目前是可以基於動物福利執行安樂死,希望將安樂死與撲殺一直搞混的民眾與民代,不要再繼續施壓收容所追求零安樂。
另外,動團也非常支持的生態敏感區遊蕩犬貓全面移除,建議可以將造成野生動物危害的遊蕩犬貓列入精準補捉,呼籲請農委會應成立專案小組讓會議後能有具體行動。
農委會動保科科長鄭祝菁表示,針對零撲殺政策的調整應回歸立法機關的倡議,且行政機關量能有限,呼籲各界通力合作,而不僅是倡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