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紙鈔1000元、500元印製的帝雉、梅花鹿,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繪圖」。科博館《科畫博物》特展19日登場,展現博物學古典圖繪及館藏標本及「科學繪圖」。館長焦傳金表示,「科學繪圖」是科學與藝術交會的美好結合,即便目前攝影發達,仍具無可取代的地位,現場設置「透視繪圖」繪畫教室,邀請觀眾動手畫。
《科畫博物》特展今天開幕,邀請科博館生物學組無脊椎學博士李坤瑄、駐館10年以上的繪圖師彭瑄玉,示範科學繪圖的草圖繪製,彭在現場繪製「沙蛸」;李則解說繪製的生態重點和技巧,該展將展至今年12月3日。
焦傳金表示,即便現今攝影發達,尤其手機更隨時能捕捉生物的動人身影,但科學繪圖可突顯生物重點特徵,研究上仍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策展人、科博館生物學組副研究員黃俊霖博士說,科學繪圖早期創作是以木塊雕刻製版、印刷,特展取「刻」畫與「科」畫諧音,代表繪圖製版與科學內容的雙重意涵,科學家發現新物種、建立模式標本時,有如幫新生兒報戶口,透過「科學繪圖」可精準記錄生物構造與特徵等,發表在學術期刊,有助於日後鑑別、對照物種。
特展規劃「科畫歷史」、「理科畫風」、「透視繪圖」、「演示之窗」、「自然美記」5大單元,特展主視覺透過層疊交錯的觀景窗,表達「科學繪圖」多重視角意涵,成為吸睛打卡熱點。
其中,「理科畫風」展區以「科學繪圖」搭配對應蒐藏標本,展現科博館開館以來超過150萬件典藏標本,包括動物骨骼與毛皮、昆蟲針插、植物臘葉、化石、考古文物等;現場並打造「透視繪圖」繪畫教室,觀眾可現場動手畫,了解科學繪圖在光影、比例的技巧手法,參與觀察標本及繪圖過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