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局分析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的報案資料發現,近期駭客以假冒「蝦皮拍賣」、「旋轉拍賣」等C2C交易平台網頁進行釣魚網站攻擊,主要係為盜取大量民眾網路交易個人資料,然後進行「解除分期付款」詐騙。令警方沮喪的是,去年6月至今年2月為止,警方已函送數位發展部、衛生福利部、交通部、教育部、經濟部、文化部、通傳會等7部會共計上百家疑似外洩個資的電商,但相關部會發動「行政檢查」要求改善者僅約占1成,且近1年來均無裁罰紀錄,感嘆如此一來,對罔顧資安的不肖電商業者並無約束力,讓詐騙財損不斷增加。
由於「蝦皮拍賣」、「旋轉拍賣」等係屬新加坡外商公司所有,在國內僅少數行政管理人員,更無設置專業資安團隊協助民眾帳號、密碼遭到入侵後防護,警方統計上述2網路平台迄今已蟬聯5周的高風險賣場第1名、第2名,已由刑事局依違反個資法函送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數位發展部)查處中,並於去年12月底由主管機關實施行政檢查要求限期改善,惟迄今均未有具體作為,因此刑事局特別呼籲,民眾應慎選賣場進行購物,以免造成財物損害。
警方指出,近年來各大購物平臺發生個資外洩事件頻傳,詐騙集團利用駭客竊得國人交易個資,包括購買時間、商品名稱、金額及付款方式等,並偽冒公司客服人員及解除分期付款詐術手段,誘騙民眾至ATM或網路銀行進行轉帳詐騙。
有鑒於此,刑事局除定期公布高風險賣場,提醒消費者注意受騙外,也主動針對疑似個資外洩電商進行訪視與入侵追查,情節嚴重者依「個人資料保護法」及「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落實個人資料保護聯繫作業要點」通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裁處。
經統計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為止,警方已函送數位發展部、衛生福利部、交通部、教育部、經濟部、文化部、通傳會等7部會共計上百家疑似外洩個資的電商,但發動行政檢查要求改善者僅約占1成,且近1年來均無裁罰紀錄,對於罔顧資安之不肖電商業者並無約束力。
警方感嘆,反觀個資外洩造成的解除分期付款詐騙案,光2個月發生件數可高達近千件,財損超過新台幣1億多元,與電商投資的資安成本不成比例。雖行政院3月2日已定調未來個資法修法及提高裁罰額度,但在個資法尚未修法之前,刑事局將持續促請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共同協力監督電商,並加速違規業者行政裁罰以改善資安,共同防堵詐騙事件發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