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蜂的智力與行為模式一直是科學界很有興趣的主題,近年陸續發現這種昆蟲會藉由滾動球體取得食物或作樂。英國科學家日前公布最新發現,大黃蜂觀摩「前輩」的舉止之後,藉此學會解謎,同一群體裡的蜜蜂之間會傳遞「撇步」。大黃蜂行為舉止受到「社會學習」影響程度,可能超乎前人的想像。研究結果已刊登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期刊(PLOS Biology)。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倫敦瑪莉王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專家訓練一組蜜蜂如何開啟裝有糖漿的解謎機關盒。研究人員設計的圓形機關盒是,蜜蜂轉開盒蓋口就能嘗到甜頭。推動盒蓋上的紅柄,盒蓋會以順時鐘方向轉動,推動盒蓋上的藍柄,盒蓋會朝逆時針方向轉動。
研究人員先訓練幾隻大黃蜂成為「示範員」,讓牠們推動盒蓋上的紅、藍柄,同時讓其他「觀察員」在旁觀看。
研究人員發現,「觀察員」們上陣解謎的方法,98%與「示範員」相同,即使後來找到其他法子可以解謎吃糖漿,「觀察員組」還是會用前輩的招式打開盒蓋。
這項研究還發現,有「前輩」的環境之下,實驗組蜜蜂打開的機關盒數量比對照組更多。這可能代表蜜蜂會透過社會運作模式學會打開機關盒,而非靠自己找出解決方法。
主持這項研究的布里吉斯(Alice Bridges)表示,大自然裡已知會展現「近似文化現象」的物種之中,並不包括大黃蜂,「話雖如此,我們透過實驗目睹了大黃蜂群體行為「趨勢」會擴散、維持,這與學界對於靈長類、鳥類的觀察類似」。她還說,大黃蜂上述解謎舉動這類社會性昆蟲的行為,堪稱「這個星球上最錯綜複雜的事情之一」。
其他實驗發現,會用紅柄、藍柄打開盒蓋孔的兩種「示範員」若放進同一群大黃蜂之中,「觀察員」們一開始會把兩種方法都學起來,但最終會漸漸偏向於使用其中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也就成為整個群體的主流。
這一點顯示了整個蜜蜂群體之間可能會用什麼方式出現某種行為趨勢。
研究人員說,在這種情況下,蜜蜂覓食行為若有任何改變,可能肇因於「前輩」們從覓食前線退休、「後生晚輩」接棒,而非蜜蜂改變行為偏好所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