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作為全球的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已經有80年歷史,但是由於中國的崛起、美國國內債務激增、烏克蘭和台灣的地緣政治問題,導致西方影響力受到挑戰,致使美元的主導地位開始受到部分評論人士的質疑。
拉加德說,「新的全球版圖」正在繪製之中,一些國家正在尋找替代的計價貨幣,例如人民幣或印度盧比、並積累黃金或建立自己的支付系統。
拉加德在演講中說,「這些進展並不代表著美元或歐元的主導地位即將喪失」。「至今為止,數據並未顯示,國際貨幣的使用方式出現重大變化」。
行長在紐約的一場會議上說,但是這些確實顯示,國際貨幣的地位不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
根據歐洲央行的數據,全球有6成的外匯儲備和國際債務是以美元計價,而第二名的歐元則占有20%比例。
在同場會議中,拉加德同時警告,世界經濟分裂為中美兩大陣營,可能會破壞全球商業穩定,增加高通膨和疲弱成長的風險。
自1900年以來的資料顯示,地緣政治往往引來高通膨。當國家減少與競爭對手的貿易,尋求本國或其它的替代供應鏈,往往會導致成本的增加。
拉加德警告,如果全球供應鏈沿著地緣政治版圖產生分裂,消費者物價在近期可能上升5%,長期則會上揚1%。一個更加分裂、效率較低的世界經濟,將加大各國央行抑制通膨的難度。政府決策者必須找到辦法,透過改善供應鏈效率和儲存能源,才能控制住成本。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