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流向中國的某些敏感技術領域,以阻止美國資本和專業知識被用於支持中國軍事發展,這份受外界矚目已久的行政命令正式出台,在網路上引起了褒貶不一的反應。其中有人叫好,但也有部份評論認為,中國資本充裕,禁令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美國之音》報導說,前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邁克爾.麥克法爾(Michael McFaul)在社媒平台X(原推特)上對此表示讚賞說:「總統的睿智的一步,早該進行了。」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弗蘭奇(David French)也寫道:「來自拜登當局的又好又必要的一步。」
報導指出,此次的命令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的半導體與微電子、量子資訊技術、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並要求美國投資者向財政部通報屬於受限類別的投資。
雖然過去幾個月來美國對華政策出現了緩和趨勢,包括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葉倫、氣候特使克里相繼訪問中國,並與中共領導人會面,但拜登敏感技術投資禁令卻再次顯現出美國將中國視作對手的一面。
美國哈德遜研究所日本項目副主任萊利.沃特斯(Riley Walters)在一則推文中評論道:「一個平靜的夏天?我看不是的」。地緣政治專家、前奧地利歐洲與安全政策研究所(Austrian Institute for European and Security Policy)主任維麗拉·查卡洛娃(Velina Tchakarova)寫道:「脫鉤仍在繼續」。
不過,一些學者認為,拜登政府此次的行政命令依然存在不足。美國經濟自由專案(America Economic Liberties Project)的研究主任馬特.斯托勒(Matt Stoller)指出:「這份行政命令比應該的(程度)要弱得多。也比一年前提出的版本弱。」
曾在歐巴馬政府工作的美國投資家史蒂文.拉特納(Steven Rattner)則認為:「這只是政治象徵意義而已。中國資本充裕,禁止美國投資起不到任何作用。」
中國商務部對拜登此舉表示「嚴重關切,將保留採取措施的權利」,還指美方限制本國企業對外投資,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決策,嚴重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希望美方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不要人為阻礙全球經貿交流與合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