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外資表示,MCU的8月現貨報價持續下跌,通路庫存上升到2~3個月,主要是因為需求疲軟加上MCU生產商將庫存轉移到通路市場,短期基本面可能依然疲軟,但RISC-V、AIoT、大陸半導體自製化仍是長期結構性趨勢。
美系外資表示,根據針對通路的調查顯示,消費、工業需求依然疲弱,意法半導體初步32位MCU價格最新一個月下跌9%、15美元,GD32F103VET6現貨價格下跌1%,儘管9月有傳統季節性復甦,但短期內需求可能會保持疲軟,目前還沒有終端市場並沒有有意義的復甦跡象。
美系外資表示,在歷經6月的下滑之後,7月大陸消費者對經濟信心出現,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出現增長跡象。在定價上,價格競爭會持續,大中華區MCU企業持續在價格上有競爭狀況。另外,儘管市場能見度低,但大中華區MCU供應商仍不願意大幅削減晶圓訂單,因為他們的目標仍然是在這次下跌中獲得更多市占率,並希望在產業反轉時獲得更大的利潤,因此,預估2023年接下來的時間大中華區MCU企業的利潤率和定價繼續面臨壓力。
美系外資認為,因為市場疲軟近期需求疲軟,但就長期結構趨勢來看,包括RISC-V、邊緣人工智能、大陸半導體發展本地化下,仍對MCU有利,以大中華區個股來說,看好北京兆易創新科技很可能是大陸本地化趨勢下最大的市占率受益者,新唐(4919)則是在車用領域上市占率持續穩定增加,給予152元目標價、優於大盤評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