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結合大健康智慧產業推動「強腎鏈計畫」,其中打造的「心胸比估算系統」,可從胸部X光影像自動估算心胸比,並提出警示,可作為末期腎病、冠心病等疾病預後評估指標,已通過國科會「臨床資料庫與AI之跨域開發及加值應用計畫」以及衛福部食藥署查驗登記,取得醫療器材軟體(SaMD)上市許可,已準備授權上市。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表示,台灣末期腎病發生率與盛行率高居全球第1,每年花費健保逾新台幣500億元,但未見顯著改善,主因在於缺乏系統性的全幅數據。

蔡進發說,亞洲大學推出的「強腎鏈計畫」,結合亞大附醫、美國密蘇里大學大數據和生物資訊研究中心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位教授及臨床醫師,以臨床腎病照護為執行主軸,結合大數據、AI與區塊鏈等技術,建構第1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血液透析照護平台,完善臨床資料庫,加速生醫產業創新。

蔡進發提到,「強腎鏈計畫」不僅結合區塊鏈與智能數據專業,能精細掌握病患數據與相關基因數據之整合與共享,更啟動智能血紅素鏡Hb Scope APP之跨國多中心臨床驗證,並完成「強腎鏈APP」病人版第二版的開發上架,持續進行步態偵測裝置之資料蒐集並發予病患個人化步態報告。

蔡進發指出,其中更重要的是,「強腎鏈計畫」已開發多項人工智能工具如胸部X光之自動心胸比量測(iCTR)、洗腎管路之血紅素偵測、步態偵測裝置開發與即時智能分析等。

亞大產學長王昭能強調,目前已完成人工智慧模型的聯盟式學習平台、強腎鏈APP、腎臟數據生態圈、自動化心胸比系統、智能血紅素鏡、智能步態分析儀等成果;及針對亞洲人種24萬基因型數據分析,找到7個未被發表之慢性腎病基因點位,這項重大發現預計作為慢性腎臟病分險評估分數、機器學習的重要特徵,可進一步建立慢性腎病風險預測模型之提高準確性。其中,腎臟數據生態圈是全國第一、利用純本土數據庫的數據生態和自動化心胸比系統,已拿到FDA/TFDA雙認證。

#數據 #強腎 #計畫 #臨床 #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