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二度驗出以豬代羊的檢驗報告,顯示我國食安問題暴露出欺詐、假冒問題,消基會指出,也似乎為今年6月6日其發佈抽樣市場通路289件含豬肉食品,並未發現任何產品使用美國豬肉,美豬流向成謎的現象找到部分答案。
截至8月22日止,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豬肉儀錶板」美國進口豬肉累計統計,已有8767.46噸,這麼龐大的美豬進口量,消基會在5月的調查,竟找不到踪跡,流向成謎,令人强烈質疑政府宣布同意美國萊豬進口時所承諾「從海關到廚房為消費者把關,並實施源頭管理、輸入查驗、清楚標示、追溯追蹤與市場稽查等管制措施,要求嚴格標明豬肉來源」的各項措施的實行程度及成效。
消基會再度嚴正呼籲,主管機關應公布自美國萊豬得進口台灣以來,主管機關為其「從海關到廚房為消費者把關,並實施源頭管理、輸入查驗、清楚標示、追溯追蹤與市場稽查等管制措施,要求嚴格標明豬肉來源」各項承諾,具體實施措施及成效,特別是進口美豬的流向,豬肉來源標示,萊克多巴胺含量檢驗等重要資訊公布,且公布相關流向資訊,强化政府對消費者食安的維護,並讓民眾有充分的消費資訊下,擁有自由消費選擇權。
消基會提醒消費者,務必於購買肉品前,仔細檢視產地標示或履歷標示,再行購買;倘若外食,進出飲食店、餐廳等處,應先審視或詢問食材來源、出處,甚至觀察業者有無公布採購單據,作為是否長期消費的依據,以確保食品安全;也呼籲餐飲從業人員,切勿貪圖便宜或不法收益,濫用來路不明的食材充數販售,不僅傷害消費者健康,也讓自己誤觸法網,換來入監、賠償等損人不利己的情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