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政府僅提供5190萬歐元(約5626萬美元)的投資擔保,不到去年全年7.46億歐元的10分之1。
中國在2016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兩國都因為德國銷售精密機械而繁榮起來,並使中國成為全球製造產品的主要供應商。
儘管成長有放緩,但德國官員仍擔心,中國製造業的日益先進發展,會對德國經濟造成威脅。此外俄烏戰爭的爆發,突顯出對單一能源合作夥伴的依賴,也伴隨著危機。
德國在七月公布「對中戰略」報告,警告任何在中國的投資設廠,都可能導致敏感技術外洩,政府並承諾採取新措施,解決這種安全風險。
德國外交部長Annalena Baerbock在周二指出,中國已經改變,這也是為何,德國對中政策也需要改變。
去年11月,德國政府對擔保的規模設定了上限;該擔保主要是保護投資者免於遭到財產徵收等政治風險。而政府祭出的上限規定,希望分散風險,鼓勵企業到更多國家去投資。
而企業是可以在沒有政府擔保之下進行投資,這意指,德國企業對中國投資的降幅,實際上可能較小。但是出口數據顯示,德國七月出口中國為年減6.2%,同一時間對美國出口增加10.4%。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