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2樓展區,即日起展出近20件在地藝術家精湛的石雕作品,以「相生」為主題,透過石材創作反思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圖為藝術家王標的作品「看見奇萊」。(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2樓展區,即日起展出近20件在地藝術家精湛的石雕作品,以「相生」為主題,透過石材創作反思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圖為藝術家王標的作品「看見奇萊」。(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被譽為石頭的故鄉,迄今培育無數石雕藝術家,在石材上刻畫出欲想傳達的理念。花蓮縣文化局提供在地藝術家展示平台,即日起在石雕博物館2樓展區,展出近20件精湛作品,並以「相生」為策展主題,透過石材創作反思與土地之間的關係。

文化局指出,藝術與人的共鳴,往往來自個人的生命經驗,石材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藝術創作媒材,其自然、高穩定度及易於保存的特性,經藝術家的創作,最能展現人與土地的連結關係,且其所呈現的不僅是美感,更在於記憶。

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2樓展區,即日起展出近20件在地藝術家精湛的石雕作品,以「相生」為主題,透過石材創作反思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圖為藝術家魏永賢的作品「領航」。(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2樓展區,即日起展出近20件在地藝術家精湛的石雕作品,以「相生」為主題,透過石材創作反思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圖為藝術家魏永賢的作品「領航」。(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文化局表示,花蓮背山面海,地理及地質環境特殊,輔以種族文化多元,石雕創作者的作品往往呈現與原始環境密切相關,如山、海、太陽、風、動物等,多以自然風土為造型,自然元素成為花蓮在地藝術家集體潛意識中的共同語彙,不因時空變化而消逝,成為花蓮石雕創作共有的DNA。

文化局提供縣內石雕創作社群展演平台,在石雕博物館2樓常設展區,由花蓮縣石彫協會以「相生-山海之際」為主題策展,展出近20件石雕作品,展現豐沛的藝術能量。

文化局說明策展主題,此次以聚集交流方式,提供縣內石雕創作社群展演平台,帶動各世代觀摩交流,綜觀展品包括具象的山、海、動植物形象,及抽象的幾何造型等,故以「相生」為題,連結自然與人文活動軌跡,以創作反思與土地的關係,讓觀者具體而微地感受花蓮石雕創作者的所思所想。

#石頭 #花蓮 #石雕 #藝術家 #石雕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