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是發生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退化性神經疾病,談其症狀表現,許多人都會想到手抖。對此,長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映藍指出,曾有個案手腳是有力的,只不過肢體比較僵硬不靈活,且伴隨表情減少,也就是俗稱的「撲克臉」,經檢查確診為早期帕金森氏症。除此,她特別提醒,若出現不明原因的嗅覺減退、常做惡夢大喊大叫、長期嚴重便秘等問題,要留意可能是發病警訊。
長安醫院在其臉書專頁發文提到,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根據統計,全台確診人數每年成長2千多人。林映藍表示,此疾病發展相當緩慢,往往需要數年或甚至10年以上才能被診斷。在此期間,使得患者和家屬常誤將其視為正常的年齡退化,而未及早就醫。
林映藍接著提及,過去就有一名69歲男性個案,以為是年紀大導致沒力氣,變得不愛出門,在家人勸說下求診。經電腦斷層掃描及詳細的神經理學檢查,發現對方手腳其實是有力的,只不過肢體較為僵硬不靈活,走路有些踏不出去、容易小碎步,且伴有表情減少,即撲克臉的症狀,結果診斷為早期帕金森氏症。
談及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林映藍說明,最重要的3項是動作緩慢、僵硬及顫抖。然而,若出現不明原因的嗅覺減退、常做惡夢大喊大叫、長期嚴重便秘、情緒起伏不定、倦怠與嗜睡狀況明顯等問題,也千萬不能輕忽,可能是發病警訊。
雖然,目前帕金森氏症還不能完全治癒,林映藍仍表示,只要早期診斷並用藥控制,是可以減慢退化速度。如同上述案例,在接受藥物治療後,不但精神好多了,還因身體感覺較有力氣,更願意多出門走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