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教師自然科學探究課程設計及教學能力,教育部國教署辦理「國民中小學自然科學領域教師探究課程設計與執行能力提升計畫」,截至2023年8月已培訓636名教師取得種子教師證及教練教師310人次,並成立49個自然科學社群以支持各縣市教師進行共備。

這項計畫是教育部國教署從2014年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辦理,透過培訓初階、進階、高階種子教師,以系統化課程培訓師資,並培訓教練教師帶領教師社群,提供專業成長共備及課程實施修正建議。

教育部國教署說明,教師們透過三階段研習,習得探究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設計教案入班實施,並在教師共備社群進行教學前後反思,以精緻化授課內容及精準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作,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探究思考及邏輯表達能力。

教育部說,本計畫所研發之探究教學主題,小至廚房中的科學,大至月球隕石坑探祕,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有自然科學課程時即可實施,科學教育從小扎根。

參與本計畫的桃園市光明國小老師李宜臻,學生原本僅聆聽講述後進行實驗,但實施探究課程時,加入生活化的情境問題,引導式提問並鼓勵學生討論驗證假設的方法,學生們明顯成為小組討論中的發言者與引導者,且多數能藉由討論與觀察實驗過程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雲林縣斗六國中彭慧怡老師更表示,自從學會探究教學之後,就再也回不去從前傳統的教學方式了。這不僅是一場教育的盛宴,更是一次共同成長的契機。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該計畫於本年度融入STEM概念,將工程設計歷程引入教案設計,確認探究問題後,以科學知識及邏輯為基礎,運用豐富的想像力進行設計,做出成品後進行多次測試,分享成果獲得回饋再持續優化成品。

#教育部 #自然科學 #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