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計劃法將於2025年上路,但近日傳出各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劃設成果與通案劃設條件有落差,導致優良農地消失。農業部指出,基於農業發展地區擔負我國糧食安全及生態環境保育功能,縣市政府應依農地資源條件核實劃設,農業部刻正建構堆疊式給付措施,持續投入各項施政資源,使農民樂於從農與安心從農,以促進我國農業永續發展。
針對各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劃設成果與通案劃設條件有落差等情形,農業部均參與地方與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表達意見並持續溝通;各縣市日後若有其他具體發展需求,可透過每5年1次的國土計畫通盤檢討或鄉村地區整體規劃,調整為適當功能分區,以有效運用珍貴的農地資源及衡平地方發展。土地被劃設為農業發展地區,既有農地一樣可以從事農作、產銷設施相關使用,與現行規定一致,並無加嚴管制,農民權益不會受到影響。
農業部表示,參考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日本的「經營所得安定政策」等,依據我國農業生產環境及產業特色,刻正建構農業堆疊式給付措施,將依照農業發展地區各分類土地對糧食安全及生態系服務功能與貢獻,給與差異化給付,並因地制宜分級投入農業施政資源,強化農業公共基礎建設、設施補助及金融支持。
農業部強調,農業發展地區的規劃是基於國家農業永續經營與確保糧食安全所作總體規劃,政府會在農業發展地區持續投入資源以穩定發展農業。各縣市的產業發展規劃,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因此再次籲請各縣市政府應依照劃設原則及發展需求,核實劃設才是兼顧地方發展與照顧農民的務實作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