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起創辦小包智工時期,徐韜多次提及「標準化」,這個一以貫之的信念讓人力成功變作平台上可媒合資源。徐韜分享,自己此前有數次網路創業經驗,隨後在叫車、民宿等共享媒合平台最興盛時期,開始思考人力媒合。
徐韜表示,專注於洗碗、打包、結帳、帶位、剪票等流程較簡單和可標準化的職缺,如此平台能確保智工能力,商家可無疑慮招工,且多數工作者兼具上述職缺能力,可高頻率使用平台、接下不同工作。
平台背後還蘊含宏願,徐韜指出,望透過平台提供工作者們尊嚴以及工作願景,如實現自由選擇何時想接單工作的場景;能在幾小時提供服務後,制服一脫成為顧客;且並非長時間面對單一老闆,模糊勞資之間界線。
徐韜笑稱,「智工」正是自己想讓這種新型工作模式變潮的自創詞,由於大陸沒有「志工」(當地稱志願者)說法,因此不像台灣會混淆,當地已有一批服務業群眾樂於自稱智工。徐韜認為,該模式能讓民眾更樂於投入此類工作,平時許多人會避談打臨時工,但在平台上,不少智工是主動炫耀自己一天拿到許多工作,靈活工時瞬間變潮。
徐韜表示,不僅大陸當地市場龐大、餐飲等服務業需求旺盛,且掃碼支付等模式有很大一致性,方便智工作業標準化。且大陸許多服務場景都在大型商場內,智工可全天遊走商場不同店家工作。
徐韜還分享,基於成本考量,許多小餐館在尖峰時期都是老闆主動下場服務,但有小包智工平台,迎合其短期碎片化需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