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爆發後,細胞治療也百倍速前進,短短18個月,全球已有77國投入間質幹細胞(MSC)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臨床試驗案更高達348項。亞洲受變異株影響,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每日確診數激增8~10倍,面對居高不下的致死率,各國紛紛尋求突破性治療,泰國、台灣為此進行間質幹細胞恩慈療法,印尼亦為細胞治療提交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生技產業為此舉辦「細胞治療於疫情/後疫情時代之臨床應用」國際學術論壇,透過7/21 BIO Asia–Taiwan線上衛星演講平台,與醫界交流、分享第一手臨床經驗。
該論壇集結亞洲6國,包括印尼、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台灣重量級專家的珍貴分享,開放報名不到一周,旋即吸引英國、美國、孟加拉、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20國生醫界意見領袖,甚至衛生當局報名取經。
與會專家將於論壇中分享的間質幹細胞(MSC)治療新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肺部纖維化(Lung Fibrosis)、早產兒肺支氣管發育不全(BPD)等臨床實務,其中近30個案例的間質幹細胞由訊聯生技供應,包括泰國重要醫學中心-拉瑪鐵菩提(RAMA)醫院等國內外多家醫學中心。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表示,訊聯耕耘間質幹細胞已近20年,於亞洲第一個成立臍帶間質幹細胞庫,因此能在各國疫情告急的時候,供應穩定的間質幹細胞,與醫界攜手無償提供海內外人道緊急救援。
論壇另一大主題則探討後疫情時代的幹細胞應用,除了目前的重症治療之外,全球龐大的確診人數,後續的預後治療更是未來醫療一大挑戰,此次論壇有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台灣醫師探討間質幹細胞(MSC)的應用廣度,包括早產兒肺支氣管發育不全(BPD)、ARDS、紅斑性狼瘡(SLE)等再生醫學及免疫調控方面的表現,皆充分展現了間質幹細胞(MSC)的應用廣泛。
此國際論壇合辦單位除了訊聯生技、長期致力生技產業發展的亞洲生技產業聯盟 (AFOB)之外,還包括新加坡CORDLIFE、日本幹細胞研究所StemCell Institute(簡稱SCI),與訊聯皆為亞洲各國在當地的領導品牌、最早投入幹細胞生技業者,也是泛太平洋臍帶血銀行聯盟(APCBBC)的創始會員。APCBBC曾一起攜手擴大各國臍帶血的應用,包括推動血癌、地中海型貧血等治療,10年前更通力推動國際間幼兒腦性麻痺的治療,足見亞洲各國幹細胞產業的國際化深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