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一直一來常用於治療關節退化、促進傷口癒合、肌腱韌帶增生,但是30年來機轉路徑一直未解開。長春藤生物科技與台北醫學大學最新合作研究發現,經活化後的PRP生長因子,是有效性的關鍵。最新研究成果首度獲得國際證實,並登上重量級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誌》。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簡稱「PRP」),是目前台灣門診的熱門治療項目,是透過抽取自身的血液,離心後抽出生長因子,再將PRP注射至患處,可促進血管新生及組織修復、再生,目前普遍應用在肌腱、韌帶、關節退化或損傷。

PRP是目前熱門的增生治療項目之一,但提升個人化有效性機轉至今成謎。長春藤生物科技與臺北醫學大學(簡稱「北醫」)攜手合作研究首度獲得國際證實,並登上重量級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誌》,關鍵就在生長因子活化。

該研究以傳統PRP為實驗組,經3小時活化程序的PRP為對照組,結果發現,活化後的PRP生長因子顯著提升,並快速產生能量,在24小時內促進傷口癒合8至9成,而未被活化的PRP則需3天才能癒合傷口。證實有無經過活化程序,是PRP治療有效性關鍵。

執行研究計劃的台北醫學大學病理學科助理教授沈耀安表示,活化後的PRP,會促進纖維母細胞走糖解代謝,快速產生能量,並減少粒線體代謝過程所產生的自由基,透過增強抗氧化酵素,壓制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不僅對傷口癒合有幫助、更展現後續延緩老化研究的潛力。

#PRP #國際 #活化 #治療 #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