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27日舉辦「翻轉未來:先進生醫轉型與跨域合作發展策略」國際論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以視訊致詞表示,細胞與基因治療是全球最具潛力的生技領域,也是政府推動的政策方向。政府正在積極結合業者開發自動化細胞生產系統及發展關鍵的原物料,將成為台灣發展先進醫療的基石。
該論壇邀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ennifer Doudna創立的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司代表、以及獲得BMS投資30億美金的Century Therapeutics公司代表演講。
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呼籲,兩家美國公司在進行跨國臨床試驗時,可考慮在台灣設立1~2個試驗點(site),台灣很樂意與具有先進技術的國際廠商展開合作,而台灣優異的醫學表現必不會讓大家失望。
Intellia Therapeutics體外細胞治療組免疫腫瘤學資深主任Dr. Michael LAM指出,目前異體基因編輯遇到3個最常見的問題是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T細胞的排斥、以及讓業界最頭痛的自然殺手(NK)細胞立即排斥。Intellia Therapeutics透過基因編輯技術來解決這些挑戰,該公司研發的技術平台已經在小鼠實驗中得到正面的結果。Intellia也於今年5月發表了該公司第一個的同種異體CAR-T開發候選藥物NTLA-6001,這款CAR-T藥物靶向CD30,用於治療表達CD30的血液系統癌症,包括復發性或難治性經典霍奇金淋巴瘤(cHL)。
iPSC平台的美國新創公司Century Therapeutics之CMC法規事務主任/總監Mr. Eric LAW說明,基因修飾細胞療法製造開發中應考量的管制因素包含:提供者/捐贈者合適性、試劑(Reagent)品質、基因編輯成分的品質、品質管理、基因安定性、監管機關的規範要求等。Mr. Law尤其強調品質控管不佳會為產品帶來風險,不可以有安全性的模糊地帶,這仰賴於廠商提供足夠的資訊,讓主管機關了解製造過程中的所有情況都被監控及掌握。
此次論壇也邀請臺灣幹細胞學會林頌然理事長、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醫產業負責人顏裕芳會計師及生技中心謝嘉玲副主任進行綜合討論。
顏裕芳說,再生醫療產業近年來發展熱絡,PwC統計近三年美國Nasdaq募資1億美金以上的公司,其中有12間屬於再生醫療業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