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保安林設置始於日據時代,雲林縣四湖鄉三條崙保安林長度8.6公里、面積約175公頃,迄今已超過100年歷史,林務局南投管理處今(7日)在四湖海岸植物園舉辦體驗活動,讓社區學童及居民認識家鄉保安林的意義及重要性。

林務局解說員對小朋友說明三條崙保安林的特性,並爬上海堤觀察海岸。(周麗蘭攝)
林務局解說員對小朋友說明三條崙保安林的特性,並爬上海堤觀察海岸。(周麗蘭攝)

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公布施行台灣保安林規則與施行細則,開始調查編列保安林;台灣光復後,政府承接日本政府編列的保安林,再依森林法及保安林相關規定增編。

林務局南投管理處指出,位於雲林縣四湖鄉的「1809號保安林」市在1919年為避免飛砂為害而被編為保安林,臨海長度8.6公里、面積約175公頃,2020年6月間四湖鄉民透過公眾論壇討論,命名為「三條崙保安林」。

三條崙保安林區內有一個「四湖海岸植物園」,設立於1993年,園內從事海岸防風林的營造、林相改良研發、保存濱海物種。

林務局南投管理處今(7日)在四湖海岸植物園舉辦體驗活動,讓社區學童及居民認識家鄉保安林的意義及重要性。(周麗蘭攝)
林務局南投管理處今(7日)在四湖海岸植物園舉辦體驗活動,讓社區學童及居民認識家鄉保安林的意義及重要性。(周麗蘭攝)

南投管理處指出,公眾參與保安林經營及維護是未來林業經營的方向,親身體驗有助於民眾投入環境保育,7日邀請三條崙地區附近的林厝國小、建陽國小學童參與在四湖海岸植物園舉辦的保安林體驗闖關活動。

活動解說深入淺出,包括苗圃介紹、海岸植物園樹木標本園、探索木麻黃類種源、觀察海岸變遷,15名名師生對於沿海地區設置保安林做為屏障,阻擋來自海洋的強風以及鹽分侵蝕,兼有防風、防砂、防潮、維護民眾安全的效用很有感。

#保安林 #雲林 #四湖 #三條崙 #木麻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