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向來被稱為歐洲經濟火車頭,但外媒示警,德國正在拖累歐洲的經濟,主因在於能源價格高昂、全球需求不振以及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等。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德國經濟高度依賴製造業,在過去的經濟危機中,往往能藉由全球對德製產品的強勁需求扭轉頹勢,但德國目前面臨更難解的結構性問題,包括俄烏戰爭推升能源價格,使生產成本更高昂,加上高通膨和高利率,也使得海外消費者難以負擔更高價位。
像是德國特殊化學品巨頭朗盛(Lanxess)執行長Matthias Zachert就示警,受全球需求疲弱影響,德國的競爭力也下滑。
專家分析指出,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的能源密集型製造業深受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銳減影響,加上大陸解封後的經濟復甦不如市場預期,也不利德國的經濟表現。
德國聯邦統計局5月底公布,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下修至-0.3%,是繼去年第四季的-0.5%後連二季陷入萎縮。德國已成為二十大工業國中,除俄羅斯以外唯一首季GDP成長差於去年同期的國家,也拖累歐元區經濟陷入衰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