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前鎮區瑞隆路近日進行「標線型人行道」施作工程,預計年底前將長達1.2公里,成高雄最長路段,日前因遭違停占用,傳出也影響店家做生意質疑聲浪,路權團體則建議未來仍希望朝實體化人行道目標前進。高雄市交通局承諾會一一改善並強化與民眾溝通,也透露若成效良好確實希望能實體化。
提案設人行道的高雄市議員黃彥毓表示,前鎮區瑞隆路為交通幹道,沿路小吃林立,常見有車輛並排違規臨停,不僅影響交通,更讓行人完全沒有行走空間,考量施作實體人行道經費龐大,且施工期長恐影響店家生意,去年就多次向交通局建議增設標線型人行道並重新刨舖路面,取得安全平衡點。
交通局說,藉由工務局道路重新刨鋪的機會,在凱旋至永豐路段,將快車道瘦身縮減為3公尺,以標線規範行人專屬空間,保護行人安全的同時,也兼顧汽、機車用路人的權益;為導引停車需求,人行道標線以內凹路型設計,並設置交通桿加強區隔,導引車輛至正確位置臨停,另轉角人行道外推擴大,使轉彎車輛及行人都有更安全清晰的視線。
不過人行道畫設之初,因違規佔用狀況四起,加上店家質疑會影響做生意,前鎮區瑞隆里里長楊家鴻透露,一開始店家反對聲浪較大,因擔心顧客不會停車影響生意,經幾天宣導後已逐漸認同,經觀察違停狀況也有所改善。
有買飯民眾認為,一開始真的不知道怎麼停車,看到一旁車輛停法才知道,建議市府多家宣導;而店家送貨司機則認為,雖會擔心車道縮減影響車流,但有人行道空間,其實上下貨是能避免推車推到路上,整體來說是更安全。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林于凱認為,目前民眾對於如何在標線型人行道外側停車不清楚,亦有民眾反映警察執法時,也講不太清楚何處是屬於可停車範圍,因此建議交通局除了擴大跟民眾溝通,也要跟地方派出所確認停車標準。
林于凱也建議,因瑞隆路標線型人行道全段屬於跟車道共平面,建議可以在必要路口安裝螢光軟條,保障夜間通行時車輛可明確辨識人行道範圍;也因瑞隆路進入標線型人行道路段車道有縮減,建議交通局也可增加路面的行車引導標線。
林于凱說,新的交通規劃初期民眾需要一段適應時間,如何用更簡潔的方式讓民眾知道如何停車、遵循相當重要,強調,一旦標線型人行道大家習慣使用後,後續應朝實體化人行道的方向推動,才是對用路人安全最有保障的作法。
交通局表示,目前已與地方里長、派出所合作,派發傳單宣導用路方式,也考慮增設臨時牌面,加強向用路人提醒人行道周邊交通方式,針對民眾所提意見,經討論後會逐步施作改善,未來若標線型人行道使用情況良好,就會向市府建議規畫為實體人行道。
前鎮分局警方也說,瑞隆路在交通尖峰時段,目前有加強派遣巡邏警網前往協助勸導、驅離違停車輛,為讓民眾適應新措施,警方配合交通局規畫於勸導期間,亦會當場向民眾宣導瑞隆路新路型的正確使用方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