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60歲男子半年來右下腹常反覆腹痛、食慾不振,甚至暴瘦10公斤,近3個月更3度腸阻塞送急診,經藥物治療、切除阻塞小腸卻未改善,並出現腹水,進一步化驗出結核菌,確診「末端迴腸結核」。經緊急施以抗結核藥治療,終於讓難纏的腸阻塞藥到病除,恢復正常生活。
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24日指出,結核菌存於大自然,很多人幼時感染會潛伏在體內,待年長或免疫力下降就可能發病。肺結核病的發生率隨著公衛條件進步逐年降低,近來「肺外結核」的案例卻有增加趨勢,可能與糖尿病、肝腎疾病、或免疫抑制劑與抗癌藥物的使用有關,會透過血液、淋巴跑到全身,從腦、心、肝、腎、消化道、腹膜、淋巴以及骨隨等器官都可能感染結核菌。
他表示,肺外結核占所有結核病約10%至16%,其中腸結核約占所有結核病的1%至3%。結核菌感染若在肺部通常會有發燒、慢性咳嗽、怕冷等,腸道結核症狀包括腹痛、食慾不振、貧血、發燒、盜汗或體重減輕等,診斷不易。不過腸結核只要未感染到肺部,就沒有空氣與飛沫傳染的風險,治療方式則與肺結核相同,會給予抗結核藥物6個月。
吳明駿說,患者到院檢查一度懷疑腸腫瘤,檢查顯示部分腸阻塞,大、小腸交接處「末端迴腸」嚴重狹窄,切片未發現明顯異常。經治療未緩解且術後3周出現腹水,進一步化驗才發現感染結核菌,反覆腸阻塞是「末端迴腸結核」造成;幸好進一步化驗患者痰液並未發現結核菌,讓醫護人員跟家人鬆了一口氣。
吳明駿提醒,民眾有「體重減輕、貧血、腹痛超過3個月以上,經治療症狀未緩解,應盡速找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才能及時獲得正確治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