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遺物整理時需要先地毯式搜索後,將各種物品分門別類,圖僅為示意圖。(何安蒔提供)
進行遺物整理時需要先地毯式搜索後,將各種物品分門別類,圖僅為示意圖。(何安蒔提供)

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在台熱播時引起觀眾熱烈討論,不過根據中華心希望空間整理顧問協會的整理師們表示,遺物整理在台灣的現況仍不被大眾熟知,主因為保守的生死觀、宗教觀念,以及遺物須由親屬整理的刻板印象,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將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可能就非易事,更何況是整理親人離世後留下的遺物,殘存在遺物上的情緒與回憶,甚至一段關係,讓不少人難以下手因此找上專業的整理師下手。

◐ 尋求遺物整理師幫助的原因:

根據該會整理師透露,大多案主尋求幫助時多因「不知從何下手」,有些則是因為外在因素,如房屋買賣、租屋需退租等緣故,需要在短時間內將空間清空等原因,但相較於相較於一般的居家整理,該項服務並不是服務物品主人,而是為家屬、親友服務,因此遺物整理師的工作並非僅僅是為空間打造出適合的動線、簡易單純的斷捨離,反而是首先處理委託者的情緒,在正式進入案場前,透過傾聽、詢問關鍵問題與溝通中,釐清委託者與往生者的關係與需求等,也由於每個人的價值觀、信仰不同,委託者與逝者關係也不盡相同,每個個案都與眾不同,因此也更仰賴整理師的同理心與觀察力

◐ 不幫委託者和解、不評判 ,陪伴道別:

協會整理師們表示,「其實,也並不是每個遺物整理個案都是哭哭啼啼的。」根據案主的身分背景、宗教、與使者的情感連結不同,需求也不盡相同,如有些委託者可能由於外在因素,急於清空房子、房間,也有人可能由於情緒因素,希望能夠盡量留下所有遺物,中華心希望空間整理顧問協會理事長何安蒔表示「單純的斷捨離在這個情境下並不適用,其實在遺物整理的個案中,專業的整理技巧反而會被放在很後面。」協會理事長何安蒔分享其自身的遺物整理案件來說明,如在某案中委託者雖在血緣上與逝者關係親近,然因種種緣故雙方關係疏遠多年,面對遺物情緒平穩甚至有些冷漠,因此在此案中,何安蒔僅協助提供委託者處理物品的方案,如在進行地毯式搜索後,將各項物品分門別類,最後交由委託者決定物品去留。

不幫個案與逝者和解、不定義、不評斷,是遺物整理時的重要守則之一,遺物是逝者生命裡的痕跡,留下、丟棄遺物本身的行為無法被定義,只有活著的人才能賦予其意義;遺物整理的本質是道別,向逝者好好說再見,而遺物整理師的工作則是提供在世者協助人生軌跡的角色。

由於每個個案的狀況都不同,執行遺物整理個案時並無確切的SOP,需要觸及的層面、範圍也較一般居家整理案件更加廣泛,有時需要感性地成為委託者情緒的保護網,與生者透過遺物尋找彼此生命交疊的軌跡,有時則需要提供外部視角、抑或是屏除自身情緒,協助委託者完成他的需求。「整理師在(遺物整理)這方面的角色上。物整理的本質是道別,整理師的工作則是協助在世者繼續人生。

遺物整理通常不會被遺物整理師作為作品集分享,因多數委託者也並不會希望故事被公開,當然也曾經有委託者為紀念逝者,主動提出希望能將整理過程記錄起來。何安蒔也直言「遺物整理是很主觀、私人的。」也並不像一般居家整理個案一樣,是可以輕易被複製過程的,但也希望遺物整理的觀念能夠被更多人認識,讓有需要的人在不知該如何處理時多一個協助的管道、選擇,同時也感謝多次支持協會公益整理案件鐵坊家具,數次捐出鐵架。

#遺物整理師 #我是遺物整理師 #韓劇 #親屬 #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