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交流道上下班尖峰時段,瞬間過大的車流量常常造成回堵,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成員29日到竹北考察,盼透過竹北交流道的改善計畫、科技大橋及跨頭前溪橋梁規畫,舒緩交通問題。不過竹北交流道、科技大橋均還在初步評估階段,跨頭前溪大橋則卡在竹市都市計畫變更還未通過,因此當天並未有具體結論。
立委林思銘、徐欣瑩、鄭正鈐邀集相關單位考察竹北交通建設,會議前先行至竹北交流道鄰近堤防了解實際現況,並於會議中討論竹竹南北跨頭前溪的交通壅塞解方,並廣納基層意見,一併向中央各單位提出建議與要求,加速後續計畫推動,改善竹北地區交通問題。
新竹縣府交旅處副處長張淇銘指出,徐欣瑩約10年前曾提過於中山路、環北路增設交流道規畫,因應五楊高架建設,用地以及腹地與之前條件不同,再者有涉及建物拆遷無法克服,另外曾提出地下道規畫遭中央打槍,因此重啟計畫,包括科技大橋,目前仍在初步評估階段,沒有實施方案。
對此林思銘建議高公局增設環狀砸道紓解平面道路車流,以及在中山路及環北路增設交流道,不過高公局長趙興華解釋要考慮落墩以及高度落差。
科技大橋主要連接台知園區及竹科三期,目前內政部都委專案小組還未通過。新竹縣府工務處表示,因應兩個園區未來將引入大量工作機會車潮人潮,因此評估在頭前溪上游闢建新的替代道路連接,今年縣府以800萬經費做可行性評估,已於5月完成,上周委託顧問公司提送期中報告階段。
針對跨頭前溪橋工程,竹市都發處指出,近幾年透過縣市整合平台討論跨頭前溪替代道路,提出3個路廊方案,預計將採用新竹縣台科大校園前預定地福興一路為起點,經過750公尺橋梁段後接到水源路口,轉平面道路接公道五路世博台灣館附近,考量混合車道雙向設計,撇除公車專用道計畫預留輕軌藍線空間,預計經費35億。
竹市都發處表示,用地費已納入都市計畫區段徵收來開發,竹縣則較無用地取得問題,希望國科會發起的桃竹苗大矽谷計畫,能把都市計畫納入後,再呈報給國科會、國發會,經行政院核定後,縣市藉由定期的園縣市跨縣市整合平台,加速推動。
徐欣瑩表示,3案目前都還在可行性評估階段,要籲請地方政府儘速完成,其中國道1楊頭拓寬計畫要求交通部加速,盼能在原訂的2032年8月底之前完工,至於跨頭前溪替代橋方案,要先報請行政院列為國家重大建設計畫,再協助跨部會的整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