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媒體《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刊出2019亞洲地區安全展望報告指出,與過去幾年相同,明年亞洲地區受關注的衝突熱點仍包括朝鮮半島、南海、東海以及台灣海峽在內,這些熱點都有可能觸發軍事衝突。但未來12個月內,這4個熱點的軍事衝突的風險都較今年有所降低。兩岸關係仍持續低潮,共軍機艦遶行台灣與針對性演習仍將繼續進行,美國推動《台灣旅行法》與對台軍售則加劇兩岸緊張局勢。
總部設於東京的《外交家》指出,總體而言,2019年將能看到印度─太平洋地區軍事活動持續擴張,雖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軍事上佔有主導作用,但中國仍將是此區域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不過在質的方面仍然難與規模小得多的韓國或日本競爭,更不用說美軍了。換個角度看,美國已無法像1990年代和2000年代那樣在軍事上佔獨霸地位,因而這個地區將出現軍事力量不平衡的現象。
報告說,首先,2019年亞太外交上可能由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進行的峰會外交主導,對象可能為俄羅斯普丁總統、日本首相安倍、韓國總統文在寅或美國總統川普。如果平壤不放棄其核威懾力量的意圖在2019更加明朗,很難預料川普會做出何種反應。
第二,雖然美國持續與其盟國開展「南海航行自由」行動,挑起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但中國與東盟仍有望在2019年完成《南海行為準則》初稿。中國會在南海繼續加強軍事與相關建設,南海的僵局很可能持續一整年。
第三,去年中國機艦多次進入日本鄰近海域,雙方緊張局勢明顯升高,這種情況亦將延續到2019年。兩國已同意實施「東海危機管理和溝通機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於6月對日本進行首次正式訪問。
第四,中國大陸在2018年加大了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包括遠程轟炸機遶行台灣與海軍演習,未來一年兩岸間仍將處於冷和平狀態,但北京將佔上風。不過,由於美國推動《台灣旅行法》,鼓勵台美雙方高級政府官員互訪,加上高達十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整個2019年必將加劇兩岸的緊張局勢。
報告說,中國明年將獲得俄羅斯的遠程防空反導系統S-400,大大提升共軍的反介入能力,尤其是對台灣周邊地區。中國首艘國產航空母艦預計在2019年末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中共海軍戰力。還有,未來12個月也可能出現高超音速滑翔器(HGV)東風-17導彈的首次部署,這對亞洲的戰略關係有重要意義。
報告指出,美國預計將維持與2018年相同的軍事部署態勢,明年不會有環太平洋聯合演習(PIMPAC),但應當留意美國與印度首度進行的三軍聯合演習、美國與東盟的聯合演習、俄中聯合演習,以及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與日韓兩國就部署陸基中短程彈道導彈進行談判,這將使2019年成為核子外交特別多事的一年。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地區缺乏單一主導軍事強權,卻同時出現各國擴張軍事力量的現象,這會提高軍事誤判的可能性。因此,2019年的亞太地區會是世界上軍事對峙程度最高的地區,其間美、中、俄三國將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