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全球晶片荒嚴重,讓各國意識到半導體的重要性,開始加強發展在地生產的力道,印度也打算砸下300億美元(約新台幣9200億)發展半導體製造業,甚至想擠下大陸的地位,但專家認為不容易,且印度的優勢在於IC設計領域,應該先專注在這些環節上,才能找到突破點,而非盲目的蓋晶圓廠。
華爾街日報報導,印度並不是第一次想發展半導體,但前面都宣告失敗,轉而專注生產電動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印度智庫Takshashila Institution副主任Pranay Kotasthane說:「政府早期的政策相當破碎,不是針對晶圓廠就是組裝廠,現在的政策則比較全面,從設計、製造、封測甚至是組裝,進行較為全面的推動。」
報導提到,不具名的專家認為,印度應該要從成熟製程的半導體產品下手,即使先進晶片早已是兵家必爭之地,但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的成熟製程晶片仍有相當高的需求與市場。
就連專注在半導體的風險投資家Sanjay Palsamudram也說,「我認為,如果印度試圖發展先進製程,他們就不會成功,先進製程雖然聽起來很酷,但並不是必需品。」
即使印度打算全面進攻晶片業,但Pranay Kotasthane認為,應該先專注在強項才能事半功倍,「印度已經設計全球約2成的半導體,但這些都是替擁有智慧財產權的外國公司所做的,所以應該要專注在比較有優勢的IC設計上,拿回主導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