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5日圓寂,經火花後燒出許多舍利子,引發外界熱烈討論。事實上,人體在外傷、軟骨受傷等情況也會產生「珍珠」,類似舍利子,但這類「珍珠」經不住高溫,死後並不能留住。骨科醫師解釋,當軟骨碎片掉在關節內一直磨,體內產生發炎反應,就會形成圓圓的白色珠子,屬於「游離體」,曾有病患一開刀就取出上百顆,大小從米粒到1公分都有。
基隆長庚醫院副院長、骨科教授詹益聖指出,一些人外傷、軟骨受傷,軟骨碎片在關節內,一直磨、磨、磨,體內產生發炎反應,就會變成圓圓的白色珠子,有大有小,是碎片產生的游離體,最常見的情況是外傷、老人家骨刺,而比較少見的則是關節滑液囊膜游離體增生,這類病患游離體數量較多,多發生在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過去他曾開過上百顆之多。
詹益聖表示,游離體的產生是基於人體自然的發炎反應,多數都是良性的,形狀不一定是圓形,有些也會是橢圓形,以白色居多,質地偏硬,類似水果糖,大小從米粒到1公分左右都有,不過這些珠子並非舍利子,經過火化的高溫並不會留下。
民眾若在關節內出現游離子,將出現關節卡卡、腫脹,或因發炎反應而積水、活動受限的表現。詹益聖表示,民眾若出現症狀,可接受X光或核磁共振檢查,經手術取出,不過由於取出後需要化驗,並不能允許民眾帶回家紀念。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