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端出晶片法案吸引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在美國投資,未料美國商務部今年2月底提出的晶片法案細則,竟增加分潤等諸多條件限制,讓台積電、三星被潑了一盆冷水。對此,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認為,最終台積電恐延後擴產,「看誰需要誰,誰才會讓步」。
美國晶片法案過關後,台積電在美國規劃投入4奈米、3奈米製程,去年12月提高亞利桑那州新廠投資至400億美元,為原訂投資金額的3倍以上。此外,韓國三星在去年7月也提出未來20年要投資1,921億美元、增建11座晶圓廠的新計畫。
然而,美國政府隨後提出的晶片法案細則引發爭議,其中該超額分潤是指領取晶片法案補助的晶片廠,美國新廠的獲利若超過原先預期,需與美國政府分享,此舉將壓縮企業獲利空間。
《鏡週刊》今(26)日報導,陸行之認為,台積電申請美國晶片法案補助沒那麼簡單,最終結果恐是台積電延後擴產,看誰需要誰,誰才會讓步。陸行之直言,美國先騙台積電去,再把新條件開出來,「美國政府還是比較厲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