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東莞、義烏等地傳出台商流失、台幹減少,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受訪表示,這種轉移係屬正常,對台商而言可降低成本,同時有利於大陸的產業升級。他也相信,未來將有更多高附加價值產業的台商赴陸投資。

林毅夫於海峽論壇期間接受本報在內的數家媒體聯訪。談及大陸部分地區台商的流失,他指出,經濟發展是產業不斷轉型升級的過程,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會轉移到工資水準較低的地方,以創造第二春,「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因此,隨著大陸的發展,一部分勞動密集型、附加價值較低的台灣加工企業,會外移到工資水準更低的產地,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

林毅夫認為,這種轉移是正常的,且有利於台商,同時也有利於大陸的產業升級,給大陸附加價值較高的產業、零件創造巨大的出口需求。

他指出,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產業水準、技術水準仍高於大陸,大陸產業升級、勞動密集產業轉移出去的過程中,也會給台灣企業到大陸投資技術先進、高附加價值產業一個巨大的機會。

他相信,雖然有一部分台商轉移出去,但會有另外一部分技術含量更高、附加價值更高的台商企業到大陸投資。

今年以來,兩岸貿易額有下降趨勢,林毅夫解讀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國際經濟因素,他說,世界經濟處在下滑週期,主因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尚未恢復、進口需求減少,大陸的出口因此下降;而大陸出口的產品中,許多是靠從台灣進口的零件,零件需求降低,使兩岸貿易減少。

第二是政治因素,林毅夫舉例,華為等科技企業過去大量從台灣進口晶片,但現在受美國政策影響,台積電不能出口晶片給華為,這也影響兩岸貿易額。

林毅夫說,他希望兩岸貿易額下降是短期現象。因為世界經濟下滑週期總是有復甦的來臨,如果全球經濟與貿易復甦,屆時兩岸經貿往來也會跟著增加。他也呼籲,不要讓政治因素干擾兩岸之間的經貿往來,因為兩岸的經貿往來是互利雙贏的,且小經濟體得到的好處遠遠大於大經濟體。

#大陸 #林毅夫 #產業 #兩岸 #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