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骨鬆患者也逐年增加,如何預防顯得很重要。對此,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分享2個簡單運動,隨時在家想到就能進行,分別是原地小跑步及負重深蹲。尤其是小跑步,他表示,結合承重與撞擊2項功能,能有效提高骨密度。台中光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嚴可倫表示,走路、慢跑、爬樓梯、重訓等,對改善骨鬆都有幫助;反之,近年來流行的騎腳踏車或是游泳,就沒有什麼效果。
醫師江坤俊在《健康2.0》YouTube頻道分享,預防骨鬆的2個簡單運動。首先是原地小跑步,他指出,運動防骨鬆有2大重點,即為承重與撞擊,而原地小跑步,就是結合上述2項功能的運動。因為跑步時會承受自身重量,同時也會對腿部骨骼產生撞擊力道,有效提高骨密度。
其次為負重深蹲,江坤俊說明動作要領,先拿一個背包裝進物品,在可負荷狀況下量力而為,接著雙腳打開比肩膀略寬,蹲下時膝蓋不超過腳尖,背一定要打直,可想像身體後方有椅子坐下的感覺。醫師表示,他一般習慣是撐住8秒後起身,再來回重複。
關於運動預防骨鬆,骨科醫師嚴可倫也曾指出,如走路、慢跑、爬樓梯、重訓等,都是結合負重與撞擊的運動,對改善骨質疏鬆都有幫助;反之這幾年流行的騎腳踏車、游泳,以及很多長輩喜歡的太極拳,對改善骨鬆沒有什麼效果。
但嚴可倫也提醒,運動目的本來就不是只有改善骨質疏鬆,不要因為「對骨質沒幫助」,就捨棄自己喜歡的運動,運動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且要量力而為避免受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