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為台灣瀕危的野生苞舌蘭,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從20年前開始收集苞舌蘭及進行苞舌蘭雜交育種,陸續育出4個紫紅花色品種並技轉給業者農戶栽培,2011年再投入黃花育種,花12年時間雜交選育,今年終於催生出新品種「台南5號」,相當吸睛,被看好極具市場潛力。
苞舌蘭又稱紫蘭,屬於台灣蘭嶼和綠島地區原生種花卉,但因為蘭嶼原生紫苞舌蘭受到人為過度開發及風災土石流,導致族群大量消失,已列為台灣極危物種。
台南區農改場指出,該場從20年前開始協助進行苞舌蘭復育,前往原生地蘭嶼東清溪上游,觀察苞舌蘭在原生地的復育情形及其生長環境外,並開始收集苞舌蘭及進行苞舌蘭的雜交育種,經過多年復育及品種選育,陸續推出小花品系的台南1號及2號及適合景觀地植的粉紅、紫紅大花品種台南3號、4號。
農改場指出,苞舌蘭本身就是紫紅色系,因此前面推出4個品種都是紫紅、粉紅色系,研究人員也開始思考能否透過雜交,培育出不同花色,12年前開始摸索,經過雜交育種選拔成為國內首見黃色苞舌蘭。
農改場台南區場長楊宏瑛說明,原生種紫苞舌蘭存在花期不長且觀賞性不佳,花朵小且又易自然結莢,但經過雜交育種選拔的苞舌蘭,花朵又大又美,花期可長達3個月以上,現已陸續推出屬於小花品系的台南1號、2號,以及適合台灣熱帶景觀綠美化種植的台南3號、4號。
她說,有別於苞舌蘭常見粉色、紫紅花色,苞舌蘭台南5號為亮眼黃色大型品種,特色之一是,盆植花莖高度可達75公分,適合大面積栽種在戶外庭園,尤其,開花時非常搶眼,景觀效果尤佳。
農改場指出,台南5號一次施作種植成活後,可維持2、3年以上,且不太需要花錢防治病蟲害,維護成本低,加以景觀效果亮眼,非常適合中南部庭園設計應用,未來也將推廣到園藝市場,不但可促進商機又能保育原生植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