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小恩正逢換牙期,下排門牙處長出2顆恆齒,原來的乳牙卻沒有鬆動,媽媽擔心小恩齒列排序不齊,經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門診檢查,小恩的恆齒雖已完整長出,但不影響進食,也未有其他不適,建議家長仔細清潔、觀察即可,不宜急著拔除。3個月後,小恩下門牙的乳齒自然脫落,後方的恆齒逐漸長回正常位置。
乳齒鬆動脫落,恆齒萌發長出是正常的換牙過程,但乳齒尚未脫落,恆齒就長出來導致出現「雙排牙」,讓許多家長擔心影響孩子的進食、齒列排序。
台北慈濟醫院指出,人類牙齒的牙胚從懷孕時即出現在胎兒口腔中,寶寶出生6個月到10個月左右,萌發第一顆乳齒(下排門牙),2到3歲間全部乳齒萌發完畢。時至6歲,恆齒自乳齒列下方長出,乳齒日漸脫落,約11歲全數換完。
醫師陳宜宏表示,根據國外研究,換牙時期約有5成的小朋友,因門齒紊亂影響美觀與生活品質,前往牙科就診。咬合不正是飲食與生活型態轉變所造成的一種文明病,現在的孩子從小養成喝飲料、吃精緻食品,較少使用上下顎,導致牙弓發育不良與齒列擁擠紊亂。
陳宜宏說明,換牙時,乳齒的牙根會被萌出的恆齒牙胚吸收、變短,最後剩乳齒牙冠掉落,但要是恆齒的牙胚發育偏向乳齒舌側,會導致乳齒牙根未被吸收或吸收不全,形成兩套牙齒同時存在的情況。
陳宜宏說,只有當「乳齒晃動造成不適」、「影響孩童進食與營養攝取」、「因清潔死角導致牙齦發炎腫脹」、「兒童有拔牙意願」時才會建議拔牙,不是出現雙排牙就得立即拔掉。
陳宜宏強調,兒童齒列隨著恆齒陸續萌出、牙床發育,7成以上雙排牙的恆齒日後仍會隨著乳齒脫落與舌頭推擠,回到正常的位置,因此不鼓勵家長半脅迫帶小孩到診所拔牙。
陳宜宏提醒家長,在孩子的第一顆乳齒萌發後要開始使用牙刷,每天使用含氟濃度1000ppm的牙膏刷牙至少2次,預防齲齒發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