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審計部報告,總統蔡英文上任7年多以來,共提出11項特別預算,包含前瞻基礎建設、防疫、紓困振興、以及各式國防提升,截至2022年底止,債務未償餘額達5兆6,997億餘元。財政部國庫署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止,債務未償餘額增加至5兆8,338億元。
國庫署指出,雖然債務未償餘額仍在升高,但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占前3年度GDP平均數比率,也就是「長期債務比率」,已由2016年底的33%下降至2022年底的29.3%,距債限40.6%尚有一定舉債空間。國庫署強調,雖然債務未償餘額上升,但長債比仍控管於適度範圍,可具財政韌性支應緊急重大政事所需。
債務未償餘額上升,長債比卻還能下降,國庫署說明,主要原因,是因為近年經濟成長動能良好,GDP逐年成長,以及稅收徵起情形佳,可以用以還本或減少部分舉債。國庫署進一步解釋,長債比的算法是以GDP為債限計算基礎,將長期債務存量債限以前三個年度的GDP平均數為控管基準,也就是說,當「分子」債務未償餘額增加時,若「分母」三年度GDP平均數增幅更大,得出的長債比就會降低。
國庫署強調,特別預算編列是因應緊急或重大政事,依預算法及特別條例規定辦理,與總預算互相獨立且相輔相成;各特別預算都有其必要性,且以舉債支應者,均全數納計公共債務法存量債限規定管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