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今(24)日正式將存放多年的「核處理水」排放入海,引發東亞鄰國抗議,中國大陸立刻宣布,自即日起全面暫停日本水產品進口;南韓方面則是表達遺憾,但並未發布進口禁令。究竟核處理水是否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影響?對人體有危害嗎?
菲律賓ABS-CBN電視台指出,民眾對於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信任度偏低,排放資訊不夠透明,是造成不安與反對的主要原因。回歸到科學面,核處理水的安全性究竟如何,才是應該關心的重點。
◆什麼是「核處理水」?有何危險?
福島第一核電廠在311大地震時遭受海嘯重創,導致爐心熔毀,必須灌水降溫,卻也因此產生大量污染水。東電利用淨化裝置去除水中多種輻射物質,變成「核處理水」,唯以目前技術仍難以去除氚(讀音:ㄔㄨㄢ)。這是一種氫放射性同位素,人體大量攝入可能致癌,但目前仍缺乏相關數據。
根據世衛組織,核處理水飲用標準為「每公升含氚量1萬貝克」,福島排放為「每公升含氚量低於1500貝克」,而24日的實際排放濃度稀釋到「每公升含氚量43至63貝克」。
◆對人體和環境帶來什麼影響?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標準,一般人每年接受的放射線劑量上限為1毫西弗,而據東電評估,排放核處理水對人體的影響,大約在1/50萬到1/3萬毫西弗之間,依每個人所吃的海產數量而有所不同。
至於海中動植物,鰈魚、褐藻類受到的輻射影響,估計是ICRP標準值的1/300萬到1/100萬;對螃蟹的影響約為1/3000萬到1/1000萬。ICRP提出的動植物標準值為每日1至10毫戈雷。
◆國際監控組織如何因應?
根根據CNN報導,福島核處理水排海期間和後續狀況,將有第三方機構介入監測,包括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目前IAEA已在福島成立辦公室,未來數年將持續監測排放情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