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美國訪問期間表示,台灣問題是中方的「紅線」,希望美方認真對待不支持台獨的表態並履行其承諾。時值台灣大選前夕,學者分析,北京此舉是向美國明確底線、管控分歧、避免誤判,而劉建超在外交角色上的凸顯,也讓人對其在3月兩會上是否會接任外長「拭目以待」。

政大東亞所、中共研究雜誌社10日舉辦「2023年中國大陸情勢總結與未來發展趨勢觀察」論壇。談及劉建超訪美一事,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副教授游智偉表示疑惑,因傳統上中聯部長是處理黨際交流,「不應該是去這一類國家」,畢竟中共跟美國之間並沒有太多黨際交流。

但游智偉也觀察到,劉建超是參加外交關係委員會關於中美建交45周年的會議,其中或許也釋放出幾個訊息,包括劉建超是否有可能接任中國外長職務,而其也某種程度上透過1.5軌的方式,向美國傳達北京的底線,或是所謂「不可踰越的紅線」。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則認為,劉建超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中聯部部長,從他過去幾個月來的作為,可以看出他不僅到義大利、澳洲訪問,此次還到美國訪問。光是2023年11月份,他就會見了美國駐華大使勃恩斯,及日本前駐華大使垂秀夫。劉建超在外交角色上的凸顯,也讓人對其在3月份是否會進一步出現職務調整,拭目以待。

張五岳續指,劉建超訪美,也是北京要體現出美中之間各式各樣的管道都要建立、強化,而選擇在台灣大選前參訪,就不可避免地會碰觸到台灣議題。「因此劉建超在美國所講的每一句話大概沒有一句是新的,多是以前既定的用語」,他強調,這是在明確底線、管控分歧、避免誤判。

張五岳認為,這也凸顯出北京對台灣選舉雖有主觀上的期待,但是也預先做好各式各樣的準備。「北京方面對於台海兩岸的關係是清楚的」,認為是美中太平洋的「大兩岸」管控風險跟分歧,而非台灣海峽的「小兩岸」,選舉只是原因之一,北京當然會對此表達立場跟看法。

#劉建超 #凸顯 #訪美 #外長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