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第3季,美國GDP季增年率衝高至驚人的4.9%之後,部分專家學者就認為,第4季經濟成長一定不怎麼樣。但事實上,上季的GDP還是有3.3%,雖比第3季要低,但還是算不錯的。套一句美國老牌喜劇演員賴瑞大衛(Larry David)的台詞,那真是太棒了,太棒了。
外界普遍預估,去年第4季美國GDP僅有成長1.5%,沒想到竟然是3.3%,多出整整1倍。近期來說,美國經濟在2022年的頭兩季出現負成長之後,理當要進入技術性經濟衰退期,但迄今卻連續6季都至少在2%以上。
CNN認為,美國經濟成長的占比中,民眾消費的比重不小。為了抗通膨,即使美國現在的利率已升至5.5%,並來到23年來最高,但大家還是花錢不手軟。
與相同等級的經濟體相比,美國經濟成長無疑是最耀眼的。例如,2023年第3季,使用歐元的20個國家GDP,轉換成季增年率的話,僅僅成長0.1%。根據去年11月最新GDP預估,英國季增年率也只有0.2%。更別提去年第3季的日本,GDP不增反減2.1%。所以,美國的經濟真得是非常不錯。
根據研究單位的計算,採樣的166個國家中,在2020到2021年新冠疫情嚴峻時,使用大撒幣政策搶救自己孱弱的經濟,所花的錢占GDP的比重,只有新加坡這個工業化國家要比美國要大。
當時在美國,用了將近5兆美元的大量資金刺激景氣,像是增發就業補助金,賦稅減免,還有直接發錢給美國家庭。因此,美國人在疫情流行時,減少花費並把錢存在銀行,等到重新開放後,便大舉花錢。
曾在聯準會工作過的經濟學者表示,美國現在還看得到,前幾年用來刺激景氣的錢在流動。美國納稅人繳的稅金沒像以前那麼多,政府稅收減少就可見一斑,導致聯邦政府必須借更多的錢來支付各項開銷。
CNN之前曾報導過,歐洲通膨之所以大於美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包括英國在內等國家,是需要能源進口的。2022年2月俄烏正式開打後,英國和歐元區的經濟體受到天然氣售價飆升的衝擊,造成家庭與企業的能源費用也創下歷史新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