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稀有海鳥藍臉鰹鳥去年底被發現在五結海邊,全身羽毛沾染油汙黏在一起,導致無法飛行,經宜蘭縣動植物防疫所清除油汙、下水復健測試等,今(1日)防疫人員成功在拾獲地野放,讓藍臉鰹鳥展翅奔向天空。
藍臉鰹鳥屬大型海鳥,體長約86公分,成鳥全身大部分白色,尾巴和飛羽後緣為黑色,臉部則為青黑色;牠們在基隆、北方三島海域、宜蘭蘇澳及花蓮外海、曾文溪口、墾丁等有零星紀錄,其全球族群數量普遍,在國內屬一般類,未列入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種,但在台灣仍為稀有海鳥,海上或離島較有機會看到。
有民眾去年12月20日在五結鄉海邊發現藍臉鰹鳥,全身讓油汙覆蓋,牠的飛羽和尾羽都乾掉黏成一塊,而失去飛行能力。發現民眾即時送到動物防疫所,經獸醫檢查後,體種1.7公斤,為亞成鳥。
防疫所也是第一次接收藍臉鰹鳥,一開始想辦法去除身上油汙,屢次清洗都無效,查詢資料後得知國外清洗海鳥的專家會使用特製洗碗精,立即從網上訂貨,終於在2周前清洗乾淨;牠外表雖呆萌,其實相當兇猛,動防所人員這段期間常被咬傷手指,所幸終於讓牠恢復健康。
藍臉鰹鳥的鼻孔因為要潛水捕魚所以永久關閉,上下嘴緣呈鋸齒狀,有利於咬住光溜的魚類,雖然外型看起來呆萌,但其實個性蠻兇猛的,因此為了清潔牠身上的油汙讓羽毛能恢復防水性,防疫所人員費盡了心思,經過一串的清洗以及下水復健測試後,終於今日上午成功在拾獲地點順利野放。
防疫所表示,大洋性鳥類一旦進入本島陸地可能是有意外的情況發生,要保持距離觀察有無受傷需要救援的情況,但呼籲民眾發現受傷野生動物的當下,首先要確保自己的安全,再觀察動物狀況,千萬別輕易觸摸或靠近圍觀動物,以免動物受到驚嚇而展開攻擊,或因不當捕捉而受到二次傷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