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糧收購價格為每公斤26元,已13年沒調漲,國民黨團建議提升為每公斤34元,該案逕付二讀,1月內召開朝野協商。對此,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基本上不認同,強調提高民間自營糧的產地價格,才能真正確保稻農收入,提高公糧價格不是最好辦法。
根據農業部今年度第1期公糧稻穀收購價格,目前計畫收購價格每公斤26元、輔導收購每公斤23元、餘糧收購21.6元,公糧收購價格最近一次調漲為2011年,當時調整幅度為公糧收購每公斤增3元,並提高烘乾費2元。
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提案建請農業部,將公糧收購價格從每公斤26元調整至34元,將交付黨團協商,多位立委今天都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關切農業部針對公糧收購價格提高態度。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追問,農業部是否同意公糧收購價格每公斤調高8元?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直言「基本上不認同」,針對民眾黨立委張啟楷稱聽聞行政部門欲將每公斤價格上漲3元,他表示「完全沒這消息」。
陳駿季強調,農業部支持確保、提高稻農收益,但提高公糧價格只是維護稻農所得的其中一種手段,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依照過去經驗,公糧收購價格2011年調高2元,當年度確實提高農民收益,卻也使得更多農民種水稻,讓市面糧價降低,長遠來看,農民收益不見得能維持。
陳駿季表示,公糧僅佔所有稻米30%,70%是民間自營糧收購,如何提高民間自營糧的產地價格,才能真正確保稻農收入,農業部已規畫相關政策,1周內可提供給立法院。
台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徐世勳指出,根據農業相關統計,平均每戶「農家所得」每年約110萬,僅有不到2成來自務農所得,八成來自農外所得,透過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的方式提高稻農農家所得,效果真的不高,農業部不該再提高公糧收購價格,關鍵在讓地方經濟活絡,提高「農家所得」的農外所得,才是正道。
他強調,公糧收購已花費超越兩千多億公帑,是個大錢坑,一直都沒有改進,讓農業部屢被監察院糾正,鄰近的日本、韓國也因財政負擔過高,加上WTO不允許會員國實施公糧保價收購的政府補貼,紛紛取消保價收購公糧,但因為政治考量,全世界只剩台灣還保有稻米保價收購,造成稻米嚴重生產過剩,糧食浪費,寶貴的土地跟水資源嚴重扭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